【精神健康】港大研究指16.6%青年患精神病 近兩成現自殺念頭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23/05/11 17:55

最後更新: 2023/05/11 18:58

分享:

分享:

(曾耀輝攝)

港大研究發現,本港超過16.6%青年過去一年至少患有一種精神病,當中最普遍是抑鬱症,佔13.7%,而最大的壓力則來自學業,惟近7成半青年無接受精神科或心理服務。團隊同時發現,家庭空間、個人心態、數碼生活及逆境轉化是青年精神危機的四大風險領域,並提出很多風險因素涉及現代生活急速資訊化和智慧轉型,應探討健康的適應方向。

近75%的成年人精神疾病會在25歲前出現,港大受政府委託,過去4年進行全港首個青年精神健康流行病學調查,訪問逾3340名15至24歲的青年人,發現16.6%青年過去一年曾出現精神疾病,其中抑鬱症最為普遍共13.7%,接著是躁鬱症及廣泛性焦慮,分別佔2.3%及2.1%。不過,患精神病的青年中,74.1%並未有接受精神科或心理服務。

研究也發現,青年的壓力來源就主要來自學業、事業、個人前途及家庭關係,各佔42.8%、14.4%、12.5%及5.6%。另有19.4%青年過去一年出現自殺念頭,更有5%有自殺計劃,甚至1.5%曾企圖自殺,而有重型抑鬱青年有自殺念頭的比率較沒有者高3倍,有自殺計劃亦高8倍。

團隊分析後指,家庭空間、個人生態、數碼生活及逆境轉化均是精神危機的四大風險因素,未來的干預措施應重點針對之,而其中家庭因素與精神健康最密切,如家庭精神病史、童年逆境、家庭關係欠佳或缺乏私人空間等,團隊建議精神健康專家應考慮加強家人參與介入措施的角色,為青年提供精神健康支援及提升家人的讀寫能力,並為青年提供可放鬆的「第三空間」。

港大精神醫學講座教授陳友凱指,很多風險因素涉及現代生活急速資訊化和智慧轉型,認為急需了解這些轉化對精神健康的影響及提出健康的適應方向。

至於青年不求助的原因,陳友凱稱,曾有病人反映在公立醫院要輪候2年才可接受服務「已經無心機去」,公營醫療服務未必更得上是因素之一,亦有部分是無法接受自己有精神病或患病而不自知。

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主席黃仁龍指,希望政府政策局支持調查有延伸性追踪,而且亦應每隔一段時間就進行較大類型的調查,提高結果的參考性及相關性,亦冀是次調查為政府提供「施工圖」,針對不同風險因素去細化如何處理。

HKETAPP健康台更多都市疾病影片:https://bit.ly/3cNFwr7

hket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。立即下載:https://bit.ly/34FTtW9

記者:黃小冰